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评价模式探索
一、传统的数学复习模式对复习效果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课堂的今天,以教师为主体,总结概念、精讲例题来完成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能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根据多年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体验,笔者认为由此造成的一些不利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1、传统固定的座位排法,将学生“封闭”在有限的空间内,束缚了学生互相交流与合作,不利于学生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影响学生互相评价(即“生、生评价”)的有效开展。2、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解式,缺少调动学生情绪、进入“学习者”角色的兴奋点,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求知欲望的发生与发展,也不利于开展“探索性”学习所需创设的环境氛围。3、限制了相当部分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也造成了一些学生(慢智思维型学生)“被排斥感”和“失落感”,不利于学生人格发展和个性发展。4、缺乏活力的“组织形式”易使部份自觉性较差或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帮助而“沦落”为差生,不利于全班学生智能水平的平衡发展。如何克服上述不利因素,使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对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由“静态结构”向“动态结构”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在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且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的班级中进行了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创新探索。二、复习课课堂的评价角度与评价标准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与之密切关联的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是课堂观察的基本内容。由此可以确立课堂评价的三个基本向度,即学生学习的状态评价、接受知识的形态评价与教师教学的行为评价。其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评价应当成为课堂观察的聚集点,由此去反观与省视其他两方面评价的利弊与得失。在每一个基本向度上,还要把握若干对师、生评价发展有价值的观察维度及标志,从而形成复习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一种参照系。一对学习状态的评价1参与状态评价。一是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二是看是否有些学生还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是谈不上学生潜能开发与个性发展的。这种参与的形式不仅是回答教师的问题或提出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2交往状态评价。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二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在人为不适当地强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