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把政府的储蓄也包括进来是否合适呢?在这里,必须区分开,这样做多少可预示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把为调节经济而进行的,并且倘若无意想以某种方法来调节经济的话便不会进行的那些储蓄,从政府合意的储蓄中排除出去。在这里,我们便进入了人们称之为‘财政政策’的领域。”1(P22~23)这就是说,建立在民主决策基础上的,从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利益出发的驾驭全局的政府行为会避免个别经济主体的主观性、自发性和盲目性,它能根据历史经验和宏观经济资源利用的现实状况确定一个合意的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率标准,并将现实的经济活动引导到合乎这两个标准的水平上来。这种认识对于我们这个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和政府调控市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来说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哈罗德的结论与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事实不符,并把技术进步理解为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的原因。其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经济的运行所实行的一系列干预政策和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改革才是缓和冲突实现稳定增长的根本原因,这恰好印证了哈罗德的理论。
二
一切经济增长理论都以生产函数的基本模型为出发点。所有的生产函数都表明经济增长过程是劳动、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的变化过程。哈罗德增长模型中所涉及的也是这几个方面。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
首先,根据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方面来看我国的自然增长率。据统计,1993年以来,我国城镇实际失业率呈迅速上升趋势,由35上升至2001年的85。2001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待业率为30,约34万人;2001年大专、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40,待业率为60。2农村结存了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城乡每年还有1200多万新成长的劳动力。由此可见,我国劳动力资源闲置现象严重。考察劳动力供给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结合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虽然,“从今后来看,提高中国劳动力的增长率已经不太可能,尽管未来劳动力供给的绝对数还会增加,但增长率并不会很高,低于1。”2但是,单纯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看,劳动力的转移可以理解为第二、三产业劳动供给的增加。由于目前我国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和产出比重均不太高,今后会有一个快速上升的过程。伴随这一比重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由劳动力供给做保证的自然增长率应该是很高的。从1990年到2000年,我国三次产业劳动力构成有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