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本制度所称介入诊疗技术是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即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二、从事介入诊疗技术人员基本要求(一)介入诊疗医师资质要求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及影像诊断与放射治疗专业医师。2、具有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并有3年以上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神经内、神经外科及其他专业临床诊疗工作经验。3、拟从事介入诊疗技术的医师需经过卫生部认定的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或本院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经过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三)医院对从事介入诊疗技术的工作人员实行授权制,未取得医院授权的人员不得从事介入诊疗技术相关工作。三、设备及设施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四、介入诊疗技术管理我院介入诊疗技术按照手术及有创操作的相关制度严格管理,具体可参照我院《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安全
f核查制度》、《手术风险评估制度》等相关制度。(一)严格遵守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二)在实施介入诊疗技术前,必须经2名(其中至少1名为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医师担任,术后制定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三)实施介入诊疗技术前,应当向患者和其家属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使用高值耗材、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四)开展介入诊疗技术的科室必须制定并发症等紧急情况处理的应急预案和流程,主管医师应全程参与介入诊疗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与介入诊疗技术实施医师充分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工作,切实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五)建立健全介入诊疗后随访制度,定期进行随访、记录。(六)医院和科室应定期进行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评价,包括病例选择、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死亡病例,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病人管理,病人生存质量,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等,必要时实施再授权,保证介入诊疗技术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