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而且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制管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企业很难在引进人才方面获得明显的突破。
4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够强
民营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调头”的天然优势,同时民营中小企业的企业家还具有勇于创新和开拓的精神。但是,由于民营中小型企业规模小,而且多数实行家族制管理,难以吸收到高素质人才参与企业创新,企业中的外来人员的特长和潜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5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产品缺乏竞争力
整体来看,民营中小企业中的从业人员知识文化水平都不太高。许多企业不愿投资于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存在“只用不教”或者“重用轻教”的现象。同时,这种小企业生产不稳定,看到市场上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频繁变动企业生产方向,员工的技术不过关,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获得信贷支持少
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在1998年6月的《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通知》中,人民银行要求各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
f业信贷部,并先后三次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的幅度以增强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2004年1月1日起可在基准贷款利率上上浮70),鼓励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工作。2004年10月底开始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央行表示,不再对贷款利率设定上限,可以使金融机构更好地根据贷款风险确定利率水平,“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截至2003年6月末,中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1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1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6558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568,比同期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高出282个百分点。2但是中小企业信贷活动“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金融机构争夺的客户,状况并不十分好的中小企业或者受到冷落,或者因担保或抵押条件被拒之门外,民营企业相对国有企业更难获得贷款。据统计,我国300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2003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144。据调查,2003年浙江省民间投资中银行贷款仅为201。
(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
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据中国人民银行23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