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公寓和食堂分别被评为省高校“示范性学生公寓”和“示范性学生食堂”。拥有3座标准田径运动场、各种球类运动场和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学校设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硕士推免权和开展本硕连读、硕博连读选拔工作的资格,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权,具有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
f士学位授予权,并在17个工程领域招收培养工程硕士;70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管、文、法、经、教、艺术、医9大学科门类。学校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32个,拥有9个省一级重点学科、37个省二级重点学科。建有安全技术工程、直线电机理论及应用、精密工程、应用数学等31个校级研究所。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1718名,其中包括两院院士和外籍院士、长江学者、省特聘教授等一大批领军人物;拥有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管优秀专家、省(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8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3人;外聘200余名国际国内著名学者、专家、院士担任兼职教授,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百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基本建设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7个,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50个。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和质量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长期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着眼服务能源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着力开展科技创新,在若干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创新性成果。近5年来,学校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80亿元;年度获973或重大攻关及国家自然、社科基金项目70项,科研总经费超27亿元;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4000余项;
f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0项,自主研发20多个专利产品在全国各大煤业集团及石油企业广泛应用,科技创新能力与学术水平显著提升。学校是河南省较早实行开放办学的高校之一,秉承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办学理念,实施“开放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3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