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绿化率:35097、停车位96个
十、消防、抗震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一)、消防规划
1、根据《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GNJI82的规定,城镇消防责任区面积宜为47km,其布局应保证消防队尽快到达火场,即以接警起五分钟内到达责任区最不利点。2、所有建筑均保证留足消防通道,道路的宽度和转弯半径均满足消防车辆通行要求,以便于消防车辆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每一地段。建筑设计必须严格执行消防规范,留出足够防火间距,同时利用绿地、道路作为防火隔离带。3、小区消防水源为消防栓。消防给水管网规划成环状,消防栓沿道路边敷设,消防栓间距不宜超过120m,保护半径不宜超过150m,消防栓应保证有足够的水压。4、消防站应协同有关部门,加强群众的防火知识宣传。作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以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减少和杜绝火灾隐患,并配合消防队做好消防灭火工作。5、小区内环路交通道路与消防车道合用,为单向行驶系统,道路宽度≥4m。设有两个消防出入口。
2
(二)、抗震规划
1、规划目标及措施:大理市地震基本裂度为八度区,按国家标准属于设防地区。规划要求严格执行抗震的有关规定,逐步提高综合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保障要害系统不受或少受破坏,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具体措施如下:(1)、提高路网密度,以利于人、车流的快捷疏散。
f(2)、控制好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面积只许扩大,不得减少。(3)、规划区内建筑应按抗震有关规范执行,在建筑布局时充分考虑抗震措施、抗震分析及施工质量,增强结构抗御地震的能力。对于生命线工程如道路、水电、通信、管道等设施应提高一级设防。2、避震疏散(1)、避震疏散场地:本着就近、安全、方便的原则,疏散场地半径0510km。当遭遇到小于基本烈度(八度)地震影响时,一般离住宅较近的空地、道路两侧经抗震加固或抗震设防的建筑物都可作为临时疏散场所,不需要统一组织疏散,当遭遇到相当于基本烈度八度或八度以上的地震袭击时,要提前组织好疏散。(2)、疏散道路:规划所确定的主、次干道分别作为避震疏散道路,应注意干道两侧房屋倒塌造成有效宽度减少的影响,疏散道路主要作用于震前、震后进行人员疏散及消防、求援车辆的通行。(3)、避震场所:避震场所在震后是抢险救灾的主要活动场所,使疏散人员临时避难,生活区是食品物资集中分发、抢救伤员、医疗救治的场所,一般以公园绿地为主。
(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规划实行“预防为主,避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