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加强对农村进城就读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
作者:曾秀敏彭洪林王立红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09年第07期
摘要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各项政策的实施,近几年我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加之城乡间教育环境。教育观念、教育质量的较大差异,促使富裕起来的农民家长在县城购买了住房,送子女进城就读。针对农村中小学生进城就读后的易发问题和他们家庭教育的现状,提出建立社区家长教育学校,加强对农村进城就读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
关键词农村;进城就读;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
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各项政策的实施,近几年我国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一些建有企业的村、镇,富裕起来的农民更是有条件改善生活,他们纷纷到县城购买住房,举家搬到城里居住。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民家长举家搬迁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考虑,就是要让子女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当前,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普九”已达标,通过了国家”双基”验收,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程度改善。但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诸因素的制约,与县城学校相比,广大农村中小学仍然普遍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设备简陋、师资数量不足、教育观念保守、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城乡之间教育环境、教育观念、教育质量的较大差异,促使家长送子女进城就读,他们希望孩子在城里接受好的教育,成长成才。
一、农村中小学生进城就读后的易发问题
跟随父母进城居住、就读的农村中小学生,处于一个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里,他们既紧张又兴奋,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希望。然而毕竟是有别于过去生活的环境,农村中小学生进城就读后容易产生以下不适和问题。
1、学习不适。由于城乡教育教学多方面的差异,农村中小学生进城就读后首先遇到的就是学习不适问题。不适应学校的管理,不适应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方法……从而出现学习困难。学校的成就,教师的业绩,城区同学的见多识广、多才多艺,让进城就读的农村中小学生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表现在他们身上或是胆怯、学习自信不足,或是对周围环境的抵触和敌视心理。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2、交往不适。交往不适尤其表现在插班的农村中小学生身上。对他们来讲,融入新的班集体有两重障碍:一是与城区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对其他同学的眼光、言语非常敏感,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心理;二是原班同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交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