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摘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用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爱情观;劳动观;矛盾;自由平等说到马克思主义,很多人一下子就想到政治经济学,因为在我们的思维里,马克思主义与政治经济早已成了定向连接。大多数人都认为只有搞政治的人才有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直到听了杨老师的课,才明白原来不是那么回事,才明白原来马克思与我们的生活如何密切相关。首先,爱情这个字眼在我们现在这个年龄阶段来说是很流行的,拍拖也是正常行为,可以说现在我们唯一挂心的就是学位与爱情了,而我们明显更加关注后者,关注我与某个人的爱情是否可以开花结果。试问我们连学位都不那么关注,还能关注马克思主义文论吗?所以,马克思主义文论要进步,要贴近生活。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论就是要帮助我们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而不单单只是服务于领导阶层,马克思固然死了,但他的思想却是活的,我们不断为他注入新鲜血液,使之能继续为我们服务。这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当代青年人的要求。所以马克思主义爱情观应运而生,受到众多青年人的关注。一、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爱情观相结合。杨老师说:要从劳动、特别是异化劳动作为平台去寻求肉体和精神理解的突破。何为“异化”?即创造的价值不同。肉体的突破则是人从劳动过程中得到的所需要的肉体存活的必需品;精神理解的突破层面上,是人能从劳动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杨老师说:“劳动创造美,人的劳动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任何美的事物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即劳动产生美,美必须符合人的本性。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因为在劳动过程中男女这种搭配制度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同样,在劳动产生美的同时,这种美也随之升华为一种能使双方互相倾慕的美,爱情应运而生。从劳动中酿造出来的爱情也时时刻刻在翻新。双方随着劳动的内容不同,爱情也被注入新的内涵。同时,劳动间接性地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劳动是最直观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双方又可在劳动中增强对对方的深入了解。所以劳动与爱情是紧密结合的,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明确指导我们如何谈恋爱,但却间接性地给了我们方法论:把劳动观与爱情观紧密结合。二、具体解决恋爱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误会。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其自身的独立性。所经历过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