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理论是比较完美的。但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却出现了所谓“里昂惕夫”之此类的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更严重的是以比较优势理论作指导,执行比较优势战略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的现象,出现了比较利益陷阱。比较优势陷阱之所以形成,首先是因为比较优势理论所讲的比较优势产品是本国产品间的比较,而在一国国内具有优势的产品并不一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才是产品通过市场检验的资格。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资本、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间流动,再加上技术的进步和对人力资本投资增加,推动了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新材料对资源的替代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数量不足的弥补,使得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已不再具有垄断优势,所以根据本国拥有的比较优势来参与国际分工,已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其次是由于不同的要素会带来不同的利益。各国的经验表明,制成品的出口比初级产品出口带来较大的利益,而制成品中,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一般要比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带来更多的利益。第三,现实中的国际贸易市场结构使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出现问题。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国际贸易发生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商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国际间商品价格的差异反映了一国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可以直接形成竞争优势并成为引发对外贸易的经济变量。而在现实中的国际贸易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的,商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不能如实地反映一国的比较优势,从而引起贸易福利的不均衡分配,这使得仍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指导开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比较优势的陷阱。
3中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分析3中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分析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开展对外贸易中也主要采取比较优势的贸易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性。31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减弱31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减弱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由以初级产品为主导产品的出口商品结构完成了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但是作为中国比较优势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增长速度和效益都在下降,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国内劳动生产率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