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统一水位。深部承压水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裸露区接受补给后沿层倾向向西南方向迳流,达到一定深度后,地下水迳流变缓,甚至停滞。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较弱,主要排泄途径是生产矿井的矿坑排水。③、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全新统含水层接受河流水补给为主,迳流途径较短,一般在沟谷在形成小泉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互为补排关系,另外,人工开采也是其主要排泄途径之一。
6
f2、矿井充水条件1水文地质概况井田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及第三系上新统地层所覆盖。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之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特点是受气候变化及地理环境影响很大,在雨季,当大掘降水渗入地下而成地下径流后,往往顺岩层倾斜方向流动,在被切割的地方多以泉的形式出露,其余即潜向地层深部。矿区无常年性河流,沟各中多为季节性洪流,向西排出井田外,最后注入黄河。2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为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石炭系、二叠系的砂岩裂隙含水、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现分述如下:①、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本组为煤系地层之斟底,岩性为海相厚层状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该地层在井田内未出露,据该矿提供的矿井水文地质图,井田内奥灰水水位标高为8000-8002m。②、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井田内未出露,含水层由3层灰岩组成,平均总厚度为2169m左右,灰岩厚度较大,深洞裂隙发育,富水性差。据邻区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409Lsm,渗透系数为2110md,水位标高81674m,水质类型为HCO3SO4-NaMgCa型。
7
f③、二叠系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为中粗粒砂岩,其裂隙不发育,富田性弱。④、上第三系、系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广泛出露于井田内,其含水层主要为黄土底部砾石层和上第三系底部的砾石层,其富水性随季节变化大,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3井田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井田奥陶系石灰岩水属区域岩溶水的径流区,岩溶水流经井田向西北方向排向柳林泉。石炭系含水层在井田内为补给区,该含水层接受大气接受补给后,顺岩层倾向向西南方向运移,矿坑排水是其主要排泄途径。第四系及上第三系孔隙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迳流途径短,人工开采及矿坑排水是其主要排泄途径。4井田主要隔水层①、本溪组隔水层本溪组底部为一套岩性以泥岩、铁铝质粘土岩、泥质胶结的砾岩为主的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