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不同的产品销售策略,引发不同的作业及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选择作业成本最低的销售策略,可以降低成本。3作业减低作业减低就是改善必要作业的效率或者改善在短期内无法消除的不增值的作业,例如减少整备次数,就可以改善整备作业及其成本。世界著名机车制造商HardleyDavidso
,就通过作业减低方式减少了75%的机器整备作业,从而降低了成本。4作业分享作业分享就是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必要作业的效率,即增加成本动因的数量但不增加作业成本,这样可以减低单位作业成本及分摊于产品的成本。例如新产品在设计时如果考虑到充分利用现有其他产品使用的零件,就可以免除新产品零件的设计作业,从而降低新产品的生产成本。可以说,发展至今,作业成本法已成为以作业为核心、成本分配观和过程分析观二维导向、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如下图所示:
成本分配观
过程分析观
资源
成本动因
作业
业绩计量
成本目标
成本分配观导向下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分析各种决策,过程分析观导向下提供的信息反映作业过程的动态关系,为从根源上控制成本、评价业绩、持续改善生产经营创造了条件。
第2页共24页
f第二部分作业成本法应用
作业成本法是适应现代高科技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一般来说,具备下列特征的企业将从作业成本法的采用中更多获益:其一,高额的间接计入费用;其二,产品种类繁多;其三,各产品需要的技术服务的程度不同;其四,各次生产运行数量相差很大且生产准备成本昂贵;其五,随时间推移作业变化很大,但会计系统变化较小;其六,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作业成本法与适时制生产系统配合使用,可实现技术、管理和经济的统一,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作业成本法作为先进成本计算方法、先进管理方法与先进管理思想相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灵活性,并不绝对为环境条件所限制。普通企业可以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先进管理思想改善企业管理,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部分应用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3.1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
1、框架设计框架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明确作业成本系统的特征,为此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如何,能否提供作业成本法所需的原始信息?若不能,是改进现有会计信息系统还是作业成本信息独成体系
2要求相对准确还是高度精确的成本信息3初始设计复杂化还是初始设计简易化,应用过程中逐渐完善2.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作业成本系统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