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11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1111施工前准备
⑴制定施工全过程和各个施工环节质量控制内容与质量保证措施,并提前完成全部原材料品质指标检验及配比选定,并形成相应技术文件。
⑵混凝土工程正式施工前针对以下内容形成正式的技术文件:①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及管理措施;②落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的具体措施;③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要求及其实现措施;④混凝土耐久性专项检查的方法、设备以及试验人员培训;⑤对施工试件的制样和养护所作出的明确规定;⑥预应力结构和连接缝施工专门操作细则和质量检验标准。⑶混凝土施工前,确定并培训专门从事混凝土关键工序过程施工的操作人员和记录人员。⑷混凝土工程正式施工前,针对不同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施工季节、环境条件特点进行混凝土试浇筑,发现问题及时调整。1112原材料管理⑴混凝土原材料按技术质量要求由专人采购与管理,采购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对各种原材料有交接记录。⑵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后,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复验。经检验合

f
格的原材料方可进场。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按有关规定清除出场。
⑶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后,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账”,主要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等。“原材料管理台账”填写正确、真实、项目齐全。
⑷混凝土用水泥、矿物掺和料等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用专用库房存放,且特别注意防潮,不得露天堆放。
⑸混凝土用粗骨料要求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⑹不同混凝土原材料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进场日期。原材料堆放时有堆放分界标识,以免误用。骨料堆场事先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条件。1113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参照现行标准,通过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以及抗裂性能进行对比试验后确定:
⑴选用低水化热和低碱含量的水泥,尽可能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含量的水泥;
⑵选用球形粒形、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骨料;⑶适量掺用优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矿物掺和料或复合矿物掺

f
和料;⑷采用具有高效减水、适量引气、能细化混凝土孔结构、能明显
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