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对策
2012年8月1日,辽宁新宾永陵发生重大杀人案,造成9死4伤。据悉,犯罪嫌疑人李某是一个仅有17岁的男孩。17岁,一个本应该充满梦想和追求的花季年龄,却在一念之间沦为了杀人如麻的刽子手,而杀人动机却仅仅因为和女友的矛盾。17岁的孩子为“情”伤人,9条生命黯然凋谢,4条生命命悬一线,数十个家庭卷入这场浩劫,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到底是多大的矛盾让一个对感情懵懂的孩子心生杀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的不断上升,早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这类的青少年群体已从小学延伸到大学,抢劫、绑架、杀人等犯罪频频出现,已经严重危及到社会、学校和家庭。单就青少年犯罪本身而言,社会的关注度相较成人更高,尤其是少年杀人案件。人们对成人世界的残酷斗争“习以为常”,却对少年杀人有更大的同情和惋惜,这是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使然。毕竟,青少年被誉为祖国的“花朵”,“花朵”涉案,于整个社会都是巨大的警示。一、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青少年一般是指14-25岁的人,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龄,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是可塑性最强的时候。其心理特征为:1、想独立,易走极端。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希望摆脱家庭和学校的束缚,独立自主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孩子就会积极向上,心理健康。反之,则有可能与社会对立,与他人对立,最终走向犯罪。2、爱思考,经验不足。青少年人思维活跃,爱独立思考,由于经验有限,很容易颠倒是非、从而走上违法之路。
f3、易激动,情感强烈。易激动、情感强烈是青少年时期的又一心理特点。引导得当,他们就会见义勇为,公而忘私。引导不好,则可能轻举妄动,违法乱纪,还自以为是“英雄壮举”。4、性意识逐渐成熟但又无正规教育。青春期的性成熟必然使少年关注异性、爱慕异性,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不加强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并受到淫秽书画的不良影响,就可能在神秘感、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性犯罪行为。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主体年龄低龄化。违法犯罪主体年龄越来越小,呈低龄化发展趋势的危险信号,特别是参与部分恶性案件人员年龄越来越小,高中生、甚至是初中生违法犯罪案件和涉案人数呈增长趋势。2、犯罪类型多元化。青少年犯罪类型越来越多,主要有盗窃、抢劫,伤害、敲诈勒索,此外,故意杀人等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3、犯罪方式团伙化。据统计,60%的青少年犯罪属于团伙作案,其中掺杂着社会闲杂青年,由校内校外相互勾结,伙同犯罪的案件明显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