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风尚。13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现代化法制建设要求每个社会公民都要树立法律意识。学生党员应该培养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其次,学生党员应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再次,学生党员应培养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另外,学生党员还应培养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公民在合法的范围内行使自己权利,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最后,学生党员还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观念。14树立诚信意识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运行之规。目前高校中也存在着一些如假文凭、假职称、假论文等的不诚信现象,这些现象严重破坏学校的校风校纪。学生党员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诚信意识,做到不为名利所惑,并带动周围的人,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和校园氛围。
三、行动上落实廉洁自律,拒绝腐化的行动
“廉洁修身,拒绝腐化”这八个大字对学生党员来说不应仅仅停留在理念上,更重要的这一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来。
f21坚持尚俭戒奢、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把廉洁修身,拒绝腐败落到实处首先要坚持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抵制奢靡之风。从许多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逐渐被卷进贪污腐败的泥潭,很大部分是因为他们生活上的不节制、奢侈、浪费。他们奢侈的生活驱使他们对金钱的过度追求,而对金钱的欲望又因自身的无节制挥霍而不断膨胀,最终踏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之路。因此,学生党员要拒绝腐化必须先从尚俭戒奢、勤俭节约做起,克服攀比心理、贪占心理。学生党员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不与他人进行攀比,正确对待金钱,不随意挥霍钱财。学生党员应该以身作则,为身边同学树立好榜样,带动其他同学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共同营造一个尚俭戒奢的校园氛围。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