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急就先做哪件,就业指导被淹没于日常琐事。每年到毕业生求职前,就业指导才成为“季节性”的应急工作。而且一些辅导员认为就业是学校就业部门或学生自己的事情,疏于指导,使这一工作流于形式。由于重视不足,就业指导并没有摆在辅导员工作的突出位置。2就业指导能力欠缺。受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的影响,毕业生就业观日益多元化,这客观上要求辅导员必须有效应变,因势利导。在求职过程中社会潜规则的作用和传统人脉关系的影响以及欺诈事件和一些不公平待遇,使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出现了许多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求职中屡屡碰壁,会使部分大学生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和自卑情绪,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许多不良行为。比如一些学生挖空心思地编造各种虚假的荣誉证和资格证以迎合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激烈的就业竞争,给每位毕业生都带来了压力,也挑战着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面对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辅导员常感力不从心,就业指导能力急需拓展。3就业指导方式简单。我国高校辅导员每人平均负责200名左右学生,辅导员花在每个学生身上的精力非常有限,就业指导不可能按学生逐个开展。当前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的方式比较简单,主要是开设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和报告会。但同时给几百名学生上就业指导课或开讲座,肯定无法兼顾学生的专业、兴趣、求职意向等具体情况,而且就业指导课和讲座的次数都很有限,带给学生的收效很不明显。4就业指导内容初浅。高校专门针对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的培训很少,辅导员普遍缺乏就业指导的
f相关知识。由于就业指导的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多数辅导员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的开展这项工作。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比较初浅,主要是宣讲国家就业政策、发布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和讲授应聘技巧等。接受指导的人员仅限于应届毕业生,可以说目前的就业指导“仅是解决学生双向选择的一时问题,而不是一个贯穿大学教育整个过程的长远问题。这说明就业指导还处于安置就业阶段,对大学生的潜能开发、职业发展规划和决策能力都无法涉及”。三、切实寻找加强就业指导的对策1高度重视,就业指导要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高校辅导员应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在学生求职中的作用,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现今很多人称就业指导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理解为把就业指导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纳入教学大纲中,通过课堂与实践以及其他有效手段多渠道、多方面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观”,有学者将就业指导分为准备性指导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