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尝为晋君赐矣”。“君”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以其无礼于晋: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且贰于楚也: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是年四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出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只相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实属城濮之战的余波。
相关成语城濮之战,退避三舍,秦晋之好
f二.自主发现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秦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共.其乏困
许君焦、瑕.
秦伯说.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2.阅读课文,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四节内容。
起因(1段)
夜缒.而出若不阙.秦微夫.人之力
发展(2段)
高潮与结局(3段)
尾声(4段)
3文言文中,许多句子会省略主语,因此阅读时需依上下文意判断。请在括号中写出主语:
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许之。夜缒而出。
3见秦伯,曰:“……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4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戍之,
乃还。
三、交流发现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晋军
函陵,秦军南。佚
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