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条件。上海很早就意识到会展经济在其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可能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将其列入了重点扶持和发展的都市型服务业序列,在市场准入、场馆建设、行业管理、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加大了开放和投入的力度。近十几年来,上海全国性或国际性会展的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1990年,上海一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40个,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到了2000年,上海会展猛增至270个,直接成交额超过450亿元。而2003年,上海会展业交易额突破550亿元,会展直接收入达1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5,跃居全国会展城市之首。“财富500强论坛”和APEC会议的成功举办,以及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申办成功,更使上海会展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目前,上海拥有5个展览中心,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附带会议设施的星级酒店超过300家;从事会展组织、场馆经营以及相关服务的专业公司达100多家,初步建立起了一支通晓外语、管理、贸易、营销和国际规范的会展专业人才队伍,并已开始将名牌展会资源和管理模式向周边地区辐射。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展览业最为繁荣的城市。反观北京,虽然也曾在几年前提出了将会展业列为城市支柱产业的发
f展思路,但已经比上海晚了半拍。更因为对会展经济缺乏足够有力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导致产业的增长远远低于市场的预期。近年来,除了一些政治性的会议,大量专业性、商业性的会展纷纷向上海转移,特别是在对外宣传招徕、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北京已经落后于上海。可以说,产业定位的迟滞和行业规划的乏力,是造成北京贻误战机的主要因素。目前,北京的展览场馆偏少偏小,设施陈旧。几个大的会展中心均位居繁华市区,周围的配套接待功能很不完善。综合性差,功能单一。分散式的社会化服务加大了会展组织工作的难度,也给参会参展者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一些大型展会甚至造成城市秩序陷入混乱。北京的会议市场虽然表面上供大于求,但绝大多数酒店会议设施简陋,配套服务不到位,实际上并不具备接待大型会展和专业化会议的能力,致使大量的会展市场客源得不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希望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北京,需要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会展业在城市产业序列中的地位应进一步提升,鼓励建设投入,整合行业资源,加大对外招徕。在和上海竞争的同时,也要找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要战略对位,以中国经济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形成一南一北两大世界级会展中心城市,应该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