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如何培养人地协调观
作者:黄俊严郑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16期
摘要:地理核心素养分四个方面:人地协调、地理实践、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人地协调是地理学的核心价值。同时,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学应以地理作为地理教学的基本方法。因此,研究如何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协调概念,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人地协调
地理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研究人地关系、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日益突出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和研究地理核心素养体系。人地协调的概念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价值思想和灵魂。它在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方面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通过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中学生的协调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地理实践,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理念,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因此,为了更好地通过地理实践实现学生发展的协调观,从教师教学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地理实践教学理念
地理实践是地理课程的一部分。我国地理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价值,也应引起地理教师的关注。事实上,地理教师对地理实践概念和地理课程概念的认识存在于表面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实践活动,而停留在地理课程的概念上。因此,地理实践与地理课程作为教育队伍的主力军,应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地理科学的特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实践教学是在实践中不断实施的。
二、坚持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实施
大多数教师都认同地理实践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性观和土地协调观。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很少得到实施。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学生走出课堂,才能从现实生活中了解和观察更多的地理现象和事物,才能了解当前社会发展中人地关系的现状。因此,建议相关的地理教师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施人地协调专题实践的理念,探索适合他们学校不同主题的地理实践活动,从而保证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优化。例如,我们可以在学校周围环境和资源的基础上实施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同时,地理教师可以观察地理实践的过程,通过地理学家的讨论找出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