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记录上,必要时在病程记录上记述,术中或术后发生任何与麻醉有关的问题或病情不稳定或有特殊情况者必须随访。术后13天,对神经、呼吸、循环、消化和泌尿系统进行逐项观察,如发现并发症,应继续随访记录,并判断是否与麻醉有关:(1)、神经系统:头痛,感觉异常,意识状态
f(2)、呼吸系统:气管插管后并发症,呼吸系统感染(3)、循环系统:有无术后休克,心律失常,心绞痛等(4)、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胀等(5)、泌尿系统:有无少尿,尿闭,血尿或尿潴留,原因多与低血压,血型不合输血和药物损害有关,均需记录,并观察其治疗效果。3、遇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应会同经治医师共同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随访至情况好转。4、发现麻醉后严重并发症,必须在科内进行讨论,分析原因。三、计划目标:1、保持麻醉前访视和麻醉后随访合格率100。2、扩大术后疼痛治疗范围,加强医护管理,优化药物配比,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继续进行麻醉效果和输血效果统计分析。四、具体措施:1、第一季度在科室内再次组织学习相关制度。2、继续执行麻醉前访视和麻醉后随访工作标准用语和标准文字提示标识,对于患者不在病房的情况实行床边留放温馨提示卡,以便于医患沟通。3、每季度小组质量工作会议重点讨论分析相关问题。4、管理措施:前一天所有正常上班人员,必须完成麻醉前访视;休息人员由住院总安排有资质人员替代完成。有特殊情况须向主麻医师及时汇报,并完成相关准备。麻醉后随访由经过培训的麻醉护士集中完成,并在晨会上进行讨论分析。
f5、组织各手术科室医护人员开展术后疼痛管理知识培训。6、麻醉手术科医师访视病人时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疼痛治疗相关知识。7、科室内结合术后疼痛效果反馈及时调整相关药物配比,不断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8、适时推出急性疼痛护理记录单,由病房护士负责临床护理观察,出现问题请示管床医师或麻醉科医师,并及时执行医嘱,更大程度提高术后疼痛管理质量。9、定期组织科室医师学习麻醉效果评价标准,及时反馈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升级改进麻醉信息管理系统中麻醉效果评价板块,提高麻醉效果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10、定期组织科室医师学习临床输血管理规范,开展多途径容量管理及自体血回输等,严格登记麻醉信息管理系统中输血管理评价板块,输血前后进行床边血气检测,确保手术麻醉过程中输血合理有效。
f1月份质控小组活动记录质控发现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