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纠正学生的错别字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广泛普及应用的今天,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只要学会识字,不必学会写字。”因为计算机技术会让文字艺术展现得更加快捷、方便、美观。所以,只重视识字教学,而轻视写字教学。但是作为语文老师,可能时常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时经常会发现学生写错别字,尽管班级不同,学生不同,可一次作业批改下来,一次习作修改之后,不同班级的学生写出的错别字竟然相同。尤其是一些常见的形近字、同音字,其中错别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错字。错字即因笔画或构件的错误,写成了本无其字的字。出现错字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由于缺乏一丝不苟的态度,以致形成多笔、少笔、改笔、替换而致错的。
A、错字主要错在增、减笔画上,例如:不应增加的,一竖的字:猴……一撇的字:武、丧、式、展、犹……一点的字:庆、琴、纸、荒、浇、含、步、念……不应减少的,一撇的字:或、威、究、柳、腿……一竖的字:遍、既……一点的字:盏、诉、添、补、省、蔑、梁……B、部件写错的,如:敲的右部写作支;旅的右下部分模糊不清;暖的右侧写成爱;奶的右部写成及;懒的右部写成反文;摘的十写作八;溪的大写作小……2、别字。因形、音、义的影响,把甲字写成了乙字,就是别字,俗称白字。经过整理概括,我们发现,学生出现别字的主要原因有:A、形近致错:这类错误可谓是别字之最。如:拢扰;己已;拔拨;代伐;体休;钓钩;川州……B、音近易误:因为本次听写采用教师组词读字进行听写的方法,因此此类错误较少。但在平时的作业中,有大量这类错误出现。如:川(穿)流不息;做作;克刻;再在……C、形、音相近致别:如蜜密;戴载栽;候侯喉猴……那么,如何让学生减少错别字呢?我想,突破纠正错别字的难点,无非是从两个方面入手,即汉字本身的规律、特点和学生的识字规律(心理)。如果教师能深入地了解这两方面因素,并在教学中做到既坚持科学的汉字观,又遵循学生的汉字认知规律,那么就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写错别字的问题。现在,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有效的做法:一、串联积累,掌握规律汉字的构字和用字是有规律的。合体字都是由基本字和部件构成,基本字大多是汉字的偏旁,学生掌握了基本字和本义的关系后,就可以由一个字引出一串字,掌握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教学“禧”字时,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学生易把示字旁写成衣字旁,便把“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