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③,”——《十五夜望月》王建④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五、白鹭19“兴尽①晚回舟,误入藕花②深处。争渡,争渡③,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④鸥鹭们累归藕花深处,却被这群好玩的女子惊起。由此浮现出一幅“藕花深处”一群少女“争渡”而“惊起一滩鸥鹭”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而白鹭意象则烘托和谐美妙的气氛。20“西塞山①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②鱼肥”——《渔歌子》张志和③白鹭神态闲雅,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21“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送梓州李使君》王维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此处杜鹃成为作者抒发豪情的窗口。22“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李白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今日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2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f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起句与深切同情。古代诗人常借杜鹃抒怀乡之情,如宣城见杜鹃花第一二句,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古人常借杜鹃赠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渲染
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起
句与深切同情。
注解1:①肠断:特别悲伤②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注释2①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僖宗光启四年进士。终生飘泊,曾长期羁旅于四川和陕西一带。诗多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