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是()Aab草原广布、温差大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Ddg气候湿润、林地多23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小初高K12教育学习资料
f小初高K12教育学习资料
Ac
Bd
Ce
Df
解析第22题,由图可知,a生态功能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其气候的大陆性强,温
差大,降水少,草原较少;b生态功能区位于河西走廊,地表并不崎岖;f生态功能区位于
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并不少;ce生态功能区的晴天多,光照充足,但c地
区多风沙;d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北北部山区,g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区气候
都较湿润,且都是我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区。第23题,根据图中的相对位置可知,e生态功
能区位于青藏高原上长江、黄河的发源地,该地区地势高,蒸发、下渗量较小,地表多湿地,
将此地规划为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涵养水源。
答案22D23C
读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草地退化
D土壤侵蚀
25甲、乙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甲,其理由不包括()
A地形起伏大,土层薄
B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C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D土地生产能力高
解析第24题,结合图例,根据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分布范围和广度,可以看出该图反映的
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第25题,甲为东南丘陵地区,这里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
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是对黄土高原特征的描述。
答案24D25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小初高K12教育学习资料
f小初高K12教育学习资料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3)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4)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解析第(1)题,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的形成都与地形、气候、土壤条件有关。第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