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例谈班级小团体管理
作者:韦程谦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4年第09期
2013年8月底高考录取工作基本结束,笔者被十位喜气洋洋的学生簇拥着,耳边充满了他们感谢的话语。何曾想这些此刻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一年前还是令笔者头疼万分的“十大金刚组合”。2012年,这十位艺术生的原班主任因病把这个班风差到臭名昭著的班级委托给了笔者。笔者接手这个班后即刻意识到这个班班风差的最大原因就是占总人数四分之一的十个艺术生,这十个人一贯自由散漫。笔者下定决心把好这个小团体的舵,让整个班集体良性航行。
班级里的小团体往往是根据兴趣爱好、性格脾气、学习成绩、社会关系等因素自然而然形成的,每个小团体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对它们的管理应从这些特点出发。新课改提倡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每个学生扬长避短,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班里这个因有共同专业方向而组合在一起的小团体,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因材施教。
一、迅速掌握小团体学生全方位的情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特点、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因材施教首先要掌握所施的“材”的各方面特点。对于一些特殊小团体要深刻了解它的特殊所在,从而施行个性化教育。
于是笔者先跟原班主任拿来这十个艺术生的资料信息,并走访了他们校外的艺术指导老师,到他们家中进行家访,更多的是以聊天的方式观察和了解他们的点点滴滴。由此笔者很快就归纳出了这个小团体成员的共性:纪律松散,贪玩,文化课基础薄弱,讲义气,常以“新新人类”自我标榜等等。为此笔者给这十个艺术生每人创建了一个成长纪录袋,首先装进去的都是笔者从各个渠道搜集来的信息,如他们各自的家庭背景、身高体貌、性格禀赋、兴趣爱好、学业评价、人际关系等等。
二、耐心细致地与他们交流沟通
新课改强调师生互动和平等对话。师生间要多进行动态的信息交流,交流的信息包括知识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信息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的信息等,通过这种交流实现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要实现对班内小团体的有效管
理,教师得先打开一扇通往这些小团体的门,而打开门的钥匙应当是师生间广泛的信息交流,并且这些信息必须是能激起可持续交流的。
刚开始与这些艺术生谈话时,他们带有很明显的戒备和抵触情绪,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