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本集取名《书》(音qiú,逼迫),意谓书中
所论及的都是为匡时救国被迫非说不可的问题。
f此书概括了章炳麟早年的政治社会思想,在当时影响颇大。在内容上涉及的学术领域很广泛,对中国古代各时期、各流派的学术思想、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社会风俗、民族、政治、经济、法学等都有论述。其中《天论》、《公言》、《原学》、《原人》、《原变》、《订实知》、《通谶》等篇,依据近代自然科学一些新成果,较集中地阐述了他当时的哲学观点,包括唯物主义反映论、以进化论为依据的自然观,以及对有神论的揭露和批判等。重订本《书》在政治观点上批判了维新派,宣传民主革命,号召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对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天地境界冯友兰在《贞元六书》之《新原人》中提出的,人生方面表现为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这四种境界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境界高低完全取决于觉解程度的深浅,标志着人格完善的程度。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还不是一个理想的人,还有比道德境界更高的境界。这个境界冯友兰称之为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冯友兰境界说的真正用意之所在,也是其哲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哲学观的依据
三、论述题(40分)1试析先秦儒家道论的异同2试论王夫之的历史观
理势相成的历史观。具体说来,他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总是后代超越前代,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他依据“理依于气”、“气无非理”的自然观,把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客观存在称之为“势”,把历史发展中的规律性称之为“理”。理势辩证统一,天地之间没有固定不变的“理”,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势”。“理”有顺逆,势有可行不可行的问题。正因为“顺理”,即可行,能行而成“势”;反之,正因为“势”已形成,就应该遵循这个势而行,这是“合理”,所以是“理势相成”,也可统称“天”,是一种民之天,天律见于人事。理势相成则立足现实,经世致用。2008年一、简要解释如下概念或命题:(40分)1转识成智;
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共八识。破除“人我执”和“法我执”。“有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识属染,智属净;染有生死,智无诸佛”,智即空慧,空慧境界如六祖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转识成智:谓转八识成四智三身四智。众生的识以分别为主,分别即虚妄分别,去除虚妄分别,即是净智。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第八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