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大,三个代表)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第三节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
1
f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指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