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4、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和习俗风情。5、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f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即明太祖。2、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清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3、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对功臣严加防范,大开杀戒。典型事例是“③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它与明成祖时设立的东厂,合称“厂卫”;④设立廷杖制度,任意杖责大臣。4、清朝为了继续加强皇权,在雍正时期,中央设立军机处。5、科举制到明清时期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他们通过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打击异端思想,以维护皇权。6、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①雍正帝设内阁六部,同时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②雍正设立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议政王大臣名存实亡。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③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控制知识分子。7、“文字狱”的消极影响: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的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胡蓝之狱”。②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最后一个丞相:胡惟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1、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2、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受命抗击倭寇的侵扰,使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他训练的新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多次挫败倭寇的进攻,声名大振,号称“戚家军”。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海波平”的意思是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句话表现了他不求名利的高尚品德,表达了他抵御外辱,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4、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38年之久。1662年,郑成功在当地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率军打败了殖民者,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