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击很大,导致他到了另一个城市重新开始,而他颓废的生活正是一种逃避和对心理深处伤痕的一种压抑,他似乎希望把这些“创伤性事件”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
这不得不让我想到弗洛伊德的另一个理论,即焦虑论和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把焦虑看作是冲突所引起的结果,而自我只是把它们当做一种危险的或是不愉快的信号去反应,从而产生了防御机能,也就是“焦虑的信号理论”,他把焦虑分为三类,即使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神经性和道德性焦虑,作为人格的某种焦虑状态,经常不只一个根源,他可能是两种焦虑的混合,也可能是三种焦虑的混合状态。焦虑有其特殊的功能,并通过警告作用表现出来。它提醒人们警惕已经存在的内部危险和外部危险,使人们意识到危险,并避开危险。如果无法躲避
f危险,焦虑就会不断地积累起来,最终把人压垮。这就是所谓“人格崩溃”。那既然焦虑是相当痛苦的情绪体验,那么我们就应该去降低或是防止焦虑。为了减轻焦虑,个体可能采用实事求是的方法来控制危险,解决问题,也可能采用否认现实甚至歪曲现实的方法。后一种就是防御机制。
杰克显然属于后者,他把痛苦的回忆压抑到内心深处,其实就是一种“情感麻痹”的现象。按照弗洛伊德来讲,防御机制是避免消极或减轻消极的情绪状态而存在的,但如果人们意识到自己在防御,那么就会失去作用。影片中电话提醒“88分钟”并不单纯,这是一个心理攻略,他的目的在于唤醒杰克内心的痛苦记忆,打破他的防御机制,让他彻底陷入情感的困境,这无异于一种精神的折磨。
再说说监狱里的Jo
,影片一开始我也有点怀疑他是不是被冤枉了,的确,他的外表看上去很无辜,但内在却冷酷无情,通过欺骗等手段去攻击伤害他人。也许他根本意识不到骨子里的阴鸷与残暴。在发表言论时,他把自己置于弱者的地位,永远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这是自卑的一个体现,不承认自己做错事,这又是自负的一个表现,这似乎暗合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Jo
是一个有着扭曲人格的典型变态杀手。有没有注意到他杀的人都是女性,不但犯罪手法都雷同,而且犯罪的手法很独特,好像在向人昭示着什么,尸体倒吊,用手术刀划破股动脉,让鲜血慢慢往下流,让受害者慢慢体验痛苦与恐惧。这让我想到中国古代的凌迟处死,即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这种死法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为什么呢?他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作案方式呢?仅仅是为了好玩吗?又或者正如弗洛伊德说的,是一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