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数据的范围。在这一步中,检查当前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分析作为开发项目主体的业务领域的本质,用非常一般的术语描述每个信息系统在开发时所需要的数据。每个项目只有当它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时才可以进行下一步。
12概念数据建模
对一个已经开始的信息系统项目而言,概念数据建模阶段分析信息系统的全部数据需求。它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它在项目开始和规划阶段建立一张图。同时建立其他文档来概述不考虑现存数据库的情况下特定开发项目中所需的数据范围。此时仅仅包括高层类别的数据(实体)和主要联系。然后在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分析阶段产生确定信息系统必须管理的全部组织数据的详细数据模型,定义所有数据属性,列出全部数据类别,表示数据实体间所有的业务联系,确定描述数据完整性的全部规则。在分析阶段,还要检查概念数据模型(在后面也称作概念模式)与用来解释目标信息系统其他方面的模型类别的一致性,例如处理步骤、处理数据的规则以及时间的时序。然而,即使是这样详细的概念数据模型也只是初步的,因为后续的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活动在设计事务、报表、显示和查询时可能会发现遗漏的元素或错误。因此,经常说到的概念数据建模是以一种自顶向下的方式完成的,它由业务领域的一般理解所驱动,而不是由特定的信息处理活动所驱动。
13逻辑数据库设计
逻辑数据库设计从两个角度进行数据库开发。首先,将概念数据模型变换成基于关系数据库理论的标准表示方法关系。然后像设计信息系统的每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的输入和输出格式)那样,对数据库支持的事务、报表、显示和查询进行详细的检查。在这个所谓的自底向上的分析中,精确地验证数据库中需要维护的数据和在每个事务、报表等等中需要的那些数据的性质。
2
f对于每个单独的报表、事务等等的分析都要考虑一个特定的、有限制的但是完全的数据库视图。当报表、事务等被分析时有可能根据需要而改变概念数据模型。尤其在大型的项目中,不同的分析人员和系统开发者的团队可以独立地工作在不同的程序或程序集中,他们所有工作的细节直到逻辑设计阶段才可能会显示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逻辑数据库设计阶段必须将原始的概念数据模型和这些独立的用户视图合并或集成到一个全面的设计中。在进行逻辑信息系统设计时也可以确定额外的信息处理需求,此时这些新的需求必须集成到前面确定的逻辑数据库设计中。逻辑数据库设计的最后一步是根据为生成结构良好的数据规格说明而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