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1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真题及答案精解
2011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经济学试卷
名词解释:
1等产量曲线: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同样数量的产品可以由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组合去生产。
2货币工资刚性:货币工资不随劳动需求和供给的变化而迅速做出相应调整,特别是,当劳动的需求量低于供给量时,货币工资下降后出现刚性。这主要是因为劳动者存在着对货币收入的幻觉。
3所有权特定优势;是指企业具有的组织管理能力、金融融资方面的优势、技术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企业的规模与其垄断地位及其他能力,这些优势组成了企业比投资所在国公司更大的优势,可以克服在国外生产碰到的附加成本和制度风险。
4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支出的对称这类公共支出形成的货币流,直接对市场提出购买要求,形成相应的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转移性支出(tra
sferexpe
diture)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简答题:
1用基数效用理论说明消费者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①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大小可以用基数加以衡量,并且是递减的。
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为标准来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MU,以便获得最大满足。若MU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若MUPλ,消费者则选择消费货币。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MUpλ。它表示,为了获得最大效用,消费者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时,每单位货币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同,恰好等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③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比如提高,那么消费者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数量也会随之变动减少。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
f下方倾斜。
2011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真题及答案精解
2通货膨胀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通货膨胀成因:
(1)直接原因:货币供应过多。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2)深层原因。①需求拉上。即由于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发通货膨胀。②成本推动。即由于提高工资或市场垄断力量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