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作者:郭长坤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03期
引言
自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快速增长了30年。经济学家们一直努力用经济增长理论来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经济增长作为人类永恒的目标,其理论远没有成熟。为什么英国最先走上工业化道路?为什么中国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却没能够进入资本主义?所有这些都可以用制度变迁理论来解释。
1、诺斯的制度变迁概述
诺斯构架的制度变迁的过程为:(1)制度非均衡的出现。(2)制度创新。其包括五个步骤:第一,形成所谓的“第一行动集团”,它能够预见制度变迁的潜在利益,并认识到制度变迁后能够获得利益的决策者;第二步,“第一行动集团提出创新方案;第三步,“第一行动集团”以最大化利益原则选择制度创新方案;第四步,形成“第二行动集团”;第五步,制度创新成功。(3)制度均衡形成。
2、制度变迁定量研究综述
制度变迁是激励水平和交易费用的动态变化过程,那么我们可以分别测量制度变迁前后的激励水平和交易费用,两者相减后就是制度变迁的收益。但是激励水平和交易费用都有难以测量的因素。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另辟蹊径,通过间接方法测量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其中主要有两种测量方法:代理变量法和生产函数法。
代理变量法被许多学者用来测量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王文博(2002)认为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劳动力因素、资本因素等四个方面。沈坤荣(2002)就制度创新的四个方面(非国有化水平提高、经济开发度扩大、市场化程度加深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转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计量分析。代理变量有着易于计量的优点,同时它具有主观性太强的硬伤。一是不同的学者会选取不同的制度代理变量。二是即使同一个制度代理变量,不同学者会赋予不同的值。这就给代理变量法带来了随意性的诟病。
生产函数法是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我国学者对于生产函数法分为两派,一派是将制度作为一个单独的解释变量直接引入到生产函数中。生产函数包含的经济增长的解释变量很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多重共线性。即使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消除了多重共线,得出的制度贡献也不是很大。这主要是因为制度的变迁对其它解释变量都有影响,也就是说制度变迁可以通过技术进步等其他变量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另一派是将制度不直接列入生产函数,而是先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通过计量方法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