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作者:黄世明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5期
《全日制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识。课堂教学最直接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这种数学教学旨在逐渐建立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逐渐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2给予空间,合作探究。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这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它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在研学中获取知识,同时,形成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掐头去尾烧中段”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变“单一学”为“多元学”
孩子是有灵性的!“给他一个支点,他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教师只要找准孩子可以接受的恰当的“点”,就能激发起学生的自信,挖掘出他们的潜力,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使其弹奏出美妙的乐章。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并没有真正从学生“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