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成型后才发现必须通过设计单位复核其承载能力,再确定是否采取加固措施。
第三章模板分项
轴线位移、结构变形;接缝不严,砼浇筑时产生漏浆,砼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模板内残留物清理不干净,拆模后砼中有缝隙及垃圾杂物。
原因分析1、轴线测放产生误差;2、模板根部、顶部固定不牢,发生偏位后未及时纠正;3、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竖线校核不准;4、模板钢度较差,水平拉杆间距过大,对拉螺栓、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5、模板周转次数多,木模干缩造成裂缝或整修不到位;6、模板制作粗糙,加工拼缝不严;7、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8、钢筋绑扎完毕,模板未采取措施冲洗;
f9、封膜前未进行清扫;10、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无法进行清扫。控制措施1、模板支设前对模板轴线进行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方可支模;2、模板施工过程中加强过程巡视,检查其水平、竖向控制线的准确性;3、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垂直度、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抽测
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模板制作或安装过程中加强巡视检查,对周转次数多、破损严重或
整修不合格的模板禁止使用;5、模板验收时,重点加强对梁柱交接部位和模板接头处拼缝严密性的
检查,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
七、标高偏差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度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4)预埋件、
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4、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防治措施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f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
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模板。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八、结构变形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原因分析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2、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