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钢筋保护层过大现象:
钢筋保护层用仪器探测时,保护层的厚度超过设计规定的大小甚至超出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
原因分析:
1、梁底垫块漏垫或垫块被压碎。柱钢筋绑扎时垫块太少或在模板支设时混凝土垫块被取掉。板钢筋绑扎时马凳高度不够,马凳数量过少,刚度不够。
2、钢筋绑扎完后,梁板钢筋未采取保护措施,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被踩下。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梁、柱侧面钢筋采用专门的塑料保护卡做钢筋保护层,板负筋采用Φ12螺纹钢筋制成的通长马凳(特别是在梁两侧及负筋端部加通长马凳)。
2、柱主筋在楼板处一定要控制好柱筋的轴线和保护层厚度以及柱筋的间距,因此在高出板混凝土面的20cm和50cm处在柱筋上各绑扎一道焊好的定位箍筋,主筋与箍筋扎牢,以免混凝土浇筑后主筋偏移。
3、钢筋绑扎、验收完毕,应立即沿输送泵管的两侧用竹笆或20cm宽的木板铺好走道,并严禁踩踏板负筋,混凝土浇筑时在负筋上用长X宽约为50X150cm的木胶板铺设,以便混凝土工人走动,避免直接踩在钢筋上也方便了工人的操作。
4、在有梁的位置用φ8的钢筋插在梁中间,混凝土表面找平时,操作工人踩在梁上或无负筋处操作,并用木板的两端部钉上Φ16钢筋做成条板,工人找平时在条板上操作。
5、混凝土浇筑时安排好钢筋看护人员,发现钢筋有踩踏坏的及时修复。六、钢筋安装
f1、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现象在楼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往里安放时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原因分析成型工序能确保尺寸合格,就应从安装质量上找原因,安装质量影响因素有两点,多根钢筋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预防措施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治理方法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安装绑扎。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他部位变形或松扣。2、平板保护层不准现象浇灌混凝土前发现平板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原因分析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确,或垫块垫得少。预防措施检查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多。治理方法浇捣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及时采取措施补救。3、柱子外伸钢筋错位现象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摔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直。原因分析
f钢筋安装后虽已自检合格,但由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变化,或浇捣混凝土时被振动器或其他操作机具碰歪撞斜,滑及时校正。
预防措施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样位置安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