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就可以通过市场的交易活动和权利的买卖来实现资源的配置。
4众所周知,政府广泛地执行政治、社会和经济职能。而财政部门首先是直接执行政府的经济职能,并通过执行经济职能来保证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实施。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政府干预程度和政府规模相联系,政府规模一般以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表示。政府干预经济手段包括: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5应当指出的是,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但政府干预并非总是有效的,市场机制存在失灵问题,政府机制同样也会存在失效的问题。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包括: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的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越位”或者“缺位”等。财政学专家罗森(2002)甚至这样讽刺道:“把钱和权都交给政府,就如同把威士忌酒和车钥匙都交给小孩子一样”。现实生活中,政府部门的低效率运作屡见不鲜。迫使经济学家反思:尽管市场机制有时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说明政府就会做得更好。为检验判断此观点,需要借鉴“公共选择理论”对财政决策机制进行考察。
6人类社会社会需要的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根据需求主体和供给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大类:有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私人物品,有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7【公共物品】:所谓公共品,意指一个人对某些物品或劳务的消费并未减少其他人同样消费或享受利益,如国防、路灯、无线电广播等等。公共品的特征表现为①效用的不可分割性;②消费的非竞争性(边际成本为零);③受益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意味着某个人对一种物品的消费并不妨碍别的人对该物品的消费;非排他性是指,对一种物品未付费的各个人不可能被阻止享受该物品的好处。深入分析下非排他性其实包含了两个问题。①是搭便车问题,免费享受公共物品而不付费,致使供给方在市场条件下,无从获得其优化配置生产的收益指标;市场无法达到有效配置水平的机制。②是偏好显示的不真实,消费者不愿意真实表达自己对公共品的主观需求状态,致使公共品生产者的需求曲线无法确定。参考附图。
8公共需要(PublicWa
ts)是和私人需要相对应的:市场和政府作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他们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