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之浅见
作者:邓敏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9年第02期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学生积累和体验语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但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朗读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小学生朗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解决思路
通过日常课堂观察我发现:低年级朗读拖腔拖调、放声喊读现象较为突出;中年级学生不会处理轻声部分和断句,唱读情况得不到改善;高年级学生不会正确处理停顿,读得又急又快,有感情朗读难以落实。以上三个问题,在集体朗读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基本可以归结为“唱读”“急读”两种,两种读法都丧失了朗读的意义,朗读效果毫无美感。
(一)基本解决思路
从低年级开始,让学生明确一个重要的概念朗读就是说话,就是讲故事。在低年级学生心目中,朗读是一个生硬的概念,学生体会不出应该怎样朗读,当我们把这个概念变换成他们经常用的、经常做的和经常听的,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带入生活场景中,这样也就读出了自然的意味。
(二)克服唱读的法宝处理好轻声部分的读法
文章轻声部分的指导较难进行,往往是道理说通了,学生听明白了,一到读书的时候就反应不过来,教师需要反复示范,逐句练习,多花些时间培养学生读好轻声部分的习惯。一旦读好了文章中的轻声部分,大部分语句通过轻声的处理就和词语划分开来,朗读的感觉就自然找到了。
(三)克服急读的法宝处理好各种停顿
针对几个需要注意和规范的停顿,参照以下基本标准的停顿时长,这个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当然,在不同文章中是需要根据语义、语境来进行随机应变的:
1题目与正文之间的停顿3秒;
2段与段之间的停顿15秒~2秒;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3句与句之间的停顿:1次换气,相当于1秒,包括句号、感叹号、问号等,省略号可根据实际语义确定停顿时间;
4逗号之间稍作停顿,声断气不断,约05秒;
当我们处理好各种停顿,朗读速度有了基本的规范,课文的结构详略也能在朗读中完整呈献。
二、建立正确的朗读观念和评价,形成良好的朗读氛围
(一)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读文章
高年级的语文老师经常会抱怨,学生不愿意在大家面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的孩子稍微投入感情读得好一点,下面的同学就会哄笑起来,朗读的孩子自己也羞得满脸通红,久而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