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1.昼夜交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1、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2
f★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则地
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总结晨昏线特点:①平分地球、平分赤道、始终过地心,与直射光线垂直;运动方向与自转相反,角速度相同。②始终在地轴附近摆动,摆动的最大幅度为23°26′S;晨线看日出,昏线看日落,它们的太
阳高度角都为零。③晨昏线的交点,即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的地方,与直射点纬度
和为90°★㈡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3
f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