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为材料,营造出富有独特的现代感和乡土气息的稻田景观,让学生在一个现代城市环境中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自然。
f结合以上因素,最初的方案诞生:结合中国自古院落围和设计的特点,主体建筑是重复的九个院落式建筑群,方院极为普通,功能容易安排。同时应用自相似的分形原理,进行九个庭院的设计,使每个庭院成为独具特色的空间,使用者可以通过庭院的平面和内容,感知所在的位置。每个庭院中都有一个用于标识所在教室专业特色的雕塑和小品。这些小品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各个专业的实验室器材、机械及其他相关特征,也是本土文化的深刻发掘。在建立起80m×80m的方形网格建立起基本的庭院结构之后,45的旋转使方形院落四边房间的日照机会增加了一倍,同时也为场地带来了变化的生动和张力。更为重要的是为方院和堪称巨构的长廊建立了一个简单明确的几何关系。
一座75631m长的亚洲第一长廊“建艺长廊”将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等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长廊设置的初衷是功能性的,为了使在校园东侧的学生能够快速到达教学区,在生活区的最西侧和教学区之间建立了一个多功能的步行长廊,宽8m,两层高,底层架空,屋面上人,形成三个层次的交通流线。长廊宽畅明亮,南向通透,一览校院四季风景,沐浴阳光。北向封闭,抵御严冬的寒风。在设计时将长廊内定位成为学生服务的开敞空间,从学生的展览到休息茶座可随意调整改变和增加功能,使其成为一个超越单一交通功能的容器。
此外,通过老校区的局部再利用,建立起新老校园之间的联系,将老校门、红砖、石磙、磨盘结合到新校园的设计中,更是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再生。
3校园规划与设计中的不足:
选址偏僻,使学生们很难有机会使用城市中心的文化资源;稻田位置过远,同时功能性较弱,很难吸引同学,尤其是大家对其失去新鲜感以后;封闭的庭院占教学区近一半的面积,虽然是基于冬季保温考虑,却使其成为无法进入的景观,造成了空间的浪费;大面积的开窗导致能源的浪费等等。
二、北京建筑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分析
1大学概况:
北京建筑大学原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的建筑类高等学校。北京建筑大学肇始于1936年的北平市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成立的土木工程科,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清末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学校主校区占地123公顷,总建筑面积为202万平方米,为解决办学空间不足的问题,学校主动采取利用社会资源合作办学方式,先后建设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