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其机构组成、人员编制及责任分工如下:
组长:(项目经理)现场总负责副组长:(执行经理)现场施工总协调
质量主任)技术总指导组员:(技术负责)方案制定
(质量员)质量验收(安全主任)安全监督民(施工员)现场施工协调张中(施工员)现场施工协调
5实体检测的内容
本工程结构实体检验的内容包括:a、混凝土强度(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b、钢筋保护层厚度;c、楼板厚度;d、混凝土试块检测。
6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601检验部位:本项目的回弹法混凝土强度检验采用在相关楼层中抽取若干层次进行
f检查的方式。具体部位应与监理方共同讨论后决定。602检测方法
1按批检测:在相同的生产条件、相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构件,不得少于该批构件总数的30,且测区数量不得少于100个。按单个构件检测:对长度不小于3m的构件,其测区不少于10个,对长度小于3m,且高度小于06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需钻取混凝土芯样对回弹值进行修正时,芯样试件数量不少于3个。
2必须使用有检定合格证书的回弹仪。在检测前,需在20±5℃的室温条件下对回弹仪按标准方法在钢砧上进行率定。其率定平均值应符合80±2的要求。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为(4~40)℃。
3检测前应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浮浆、油垢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粉屑。检测面应为原状混凝土面。当检测条件与测强曲线的适用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可采用同条件试块或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修正。
4回弹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一般不小于20mm,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精确至1。规范对相邻测区的间距,测区的面积、回弹仪的使用方向、施压方法、碳化深度值的测量等均作了明确规定。
5碳化深度测量。测完回弹值后随即测量构件的碳化深度。用凿子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为15mm的孔洞,清除粉末、碎屑后立即用1的酚酞酒精溶液浦在混凝土孔洞内壁边缘处,用钥尺测量自测面至深部不变色边缘处的垂直距离即为测点的碳化深度。一般一个测区选择一处测量碳化深度。
6数据处理。从每个测区测得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