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范新印
1、过度镇静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1等受体作用有关。奥氮平和奎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严重者应该减药,并告诫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2、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与药物对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3、流涎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643%的患者出现流涎。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尽管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因为抗胆碱能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素能药物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效应。可乐定01mg或02mg贴剂每周1次和阿米替林也用于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候流涎最明显。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也较其他抗精神病药为高。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奎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有报道氯氮平可以改善迟发性运动障碍。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可发生在治疗的任何时期,低剂量起始或药物剂量滴定速度缓慢常可减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类帕金森症,可以合并抗胆碱能药物如安坦等治疗;静坐不能严重的运动性不安,可通过降低药物剂量或者使用B受体拮抗剂治疗;合并使用抗焦虑药物可以控制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急性激越。5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