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H
表征MCE的主要参量是熵,其全微分为:
dSSdTSdHSdP
4
TH、P
HT、P
PT、H
在恒压、恒磁场条件下,很方便地去定义比热:
CH、P
TST
H、P
5
2
f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和体积膨胀系数:
T、H、P1V1S
6
VTH、PVPT、H
从方程1与2可得:
SM
7
HT、PTH、P
在绝热过程中dS0,将方程5、6、7代人方程4得:
CH、PdTMdHVdP0
8
T
TH、P
实际上方程8中三项分别代表电子熵变ΔSe,磁熵变ΔSM和晶格熵变ΔSl。磁制冷换热器操作过程一般要求材料处于绝热-等压状态,所以方程8中
dP0,即可得:
dTTMdH
9
CH、PTH、P
根据一般材料的基本性质,上式中M恒为负值,所以当对材料磁化TH、P
时dH0,则dT0,材料升温;反之退磁时dH0,则dT0,材料降温。若在等温过程中,就对应的放热或吸热。
212磁制冷技术的发展状况
磁制冷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末,1881年Warburg首先观察到金属铁在外加磁场中的热效应,1895年PLa
geviz发现了磁热效应。1926年Debye、1927年Giauque两位科学家分别从理论上推导出可以利用绝热去磁制冷的结论后,磁制冷技术得以逐步发展。1933年Giauque等人以顺磁盐Gd2SO438H2O为工质成功获得了1K以下的超低温,此后,许多顺磁盐在超低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0年代关于绝热退磁的研究已很普遍,1954年Herr等人制造出第一台半连续的磁制冷机,1966年荷兰的Va
Geu
s研究了顺磁材料磁热效应的应用1K以下,提出并分析了磁Stirli
g循环5。此后,磁制冷技术的研究逐年升温,并由
3
f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低温制冷向高温制冷发展。但是,磁制冷技术在室温附近的应用却存在理论上的困难。1976年Brow
6
首先采用金属Gd为磁制冷材料,在7T磁场下进行了室温磁制冷的实验,开创了室温磁制冷技术的新纪元。从此,室温附近的磁制冷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才开始逐渐活跃起来。
1996年美国宇航公司Astro
auticsCorpofAmerica与美国国家能源部在依阿华大学所设的国家实验室AmesLaboratory合作,完成了第一台以金属Gd为制冷工质、以超导磁体磁场强度达5T为磁场源、工作于室温附近的磁制冷样机,样机示意图如图27。该样机从1996年12月开始,连续工作了1200小时,运转过程的测试结果表明,它的效率能达到5060。而传统的气体压缩制冷技术最多只能达到40,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达到25。这台样机不仅效率高,而且不排放任何污染物、噪音低,与传统的制冷技术相比较,它具有很强的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