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起步晚、发展快、问题多。本文在概述了电子政务及其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四点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信息化电子政务地区差距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加快了信息化进程。我国政府将1999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正式把政府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列为政府现代化的主要建设目标之一。一、电子政务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电子政务Egoverme
t通俗的讲就是政府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它是以计算机技术、INTERNET技术和系统化办公软件为基础的通过建立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将大量繁杂的行政管理事务按照拟订好的程序在互联网和局域网上实施的一种高效率的政府工作方式。与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相比电子政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网络化。利用互联网和局域网对传统政府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进行纵向压缩和横向拉深实现政务管理的扁平化横向拓宽政府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品质。通过建立政府间、部门间、区域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式网络关系打破传统的层级屏障和制度壁垒实现政务管理的网络化、整合化和并行化。第二数字化模块管理。传统的政府管理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和部门分工基础上的一种物理模块管理。而电子政务则是通过建立GtoG政府对政府、GtoB政府对企业、GtoC政府对公民、GtoE政府对公务员四个数字化政务管理模块明确划分管理对象合理安排工作流程科学制定决策方案。因此电子政务是一种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第三无缝隙、整合化的社会服务理念。电子政务采取的是7x24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无缝隙政务管理方式。同时电子政务的实施还将为公众提供跨地域、跨时空、跨部门、全方位的便捷、高效、优质的整合化服务。
f第四政务公开便于接受社会监督。政府网站的建立使得政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能够直观的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使公众知晓政府究竟在做些什么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从而增加政府的亲和力。同时电子政务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社会监督平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发展电子政务看成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政府服务品质进而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