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高考语文押题卷3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荐举制度承袭于唐代。从《周礼》中记载周代的“乡举里选”到汉代的察举制度、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以推荐的方式选拔人才一直是朝廷选任官员的重要方式。隋唐以后,科举制度形成与发展,逐渐取代察举制成为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宋代荐举延续了唐代以来制度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了一套制度完备、运行严密的铨选机制。宋真宗以前,主要由皇帝颁布诏令,要求符合条件的官员荐举人才,即特诏荐举。宋朝初年,荐举仍旧是提拔官员的临时性措施。但当时选拔官员的规定与唐代相比更为严格、规范。荐举提拔官的制度化出现在真宗时期。大中祥符三年,真宗颁发了一道诏令,详细规定了知州、通判以上的内外京朝官每年年终向朝廷申报荐举人选,还制定了逾期责罚的法条与执行办法。从此以后,官员荐举升迁制度纳入宋朝政府的铨选体制,逐渐成为朝廷决定中下层官员升改官职、委派差遣的前提条件。宋代选人必须改官为京朝官后才能获得进一步升迁的机会。同样,武官也必须通过荐举制度升阶、改官,只有升任武臣的某些职务以后才可能获得重用。由此可见,荐举制度对官员的仕途升迁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推荐的方式选拔人才,显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为了防止举主在荐举时任人唯亲,滥用手中的荐举权力谋取私利,宋代在不同时期出台了不同的限定措施,限制举主的资格、身份和素质。宋朝有资格担任举主的官员通常是现任地方行政或军政长官以及曾任地方长官的中央线中高层官员。朝廷最为看重举主担任地方官的经验,确保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被举
1
f人从政的实际情况,以利于举荐他们担任与其才干相适应的职务。在审核举主的资格时,也需要考察他们的任官履历和是否曾经有过错失。高级别的官贯即使犯过一些轻微罪行也不会被剥夺举主的资格,这是高官拥有的特权。而级别较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