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认为还算可以;生活水平一般,40老人认为不满意;生活水平较低,5基本满意;生活水平很差,5很不满意。农村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普遍很差,70老人患运动系统病症、心脑血管疾病、气管炎、肺部疾病(其中一至二种较多),25老人患眼疾,有听力障碍,5老人患其他神经疾病。自己干不了的事情80老人靠家庭成员照顾,多数老人认为不孝子女有,但很少,具体不孝原因说不清楚,一般认为还是道德品行问题。医疗保障方面:随着政府出台的老年人优惠政策,大多数老年人都加入了农
f村新型合作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就医仍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和种类不同),少数特困老年人和五保户,生活水平偏低条件较差,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不想入住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主要原因也受经济状况的制约,特困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政府的低保金生活。同在一个村生活,差距很明显,受文化水平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的较少,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存在忧虑,认为社会治安不是很好,多数老年人感觉老年证没有多大用处,得不到实惠。在养老预期和建议的询问中,许多高龄老人勉强能回答。从能够勉强回答的人群中,对敬老院、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这些机构,70老人听说过有镇敬老院,不很了解其他的。在以后养老形成中70选择居家养老,20老人选择根据子女意愿确定,10老人没考虑过。在家养老主要原因是身边有老伴或子女照顾,与孙子辈在一起享天伦之乐,与村里熟人相处心情愉快。最关注的是人老了子女孝顺,有生活保障,有病能看得起。根据调查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在农村的老年人把一生积累的钱都用在子女身上,没有存款,一但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子女供给。多数子女代种父母的田地,给够一年的口粮,家庭状况好的子女一年能给些零用钱,多数是只给粮不给钱,老人花钱只得卖口粮,老人最怕生病,小病硬抗着,大病不住院,平时有常用感冒、发烧药就算好的了。因此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普遍很差。
二、医疗及其保障制度状况:医疗保障体系薄弱,短期内很难实现老有所医。虽然有了新农合但是报销的金额种类不同,特别是对特困重病老年人来说,就医仍是个老大难问题。就我村的老人来说,还是存在有病看不起的状况。
三、经济来源状况:大部分老人并没有退休金,只有少许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所以农村老人大部分的经济来源还是依靠子女的。四、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分析:1生活贫困,生活质量差的状况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