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二节
人文环境
多样的地域文化(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1、让学生了解亚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2、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3、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4、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5、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教学重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教学难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
教学提示与师生活动建议多媒体景观图P13图617学生观察5秒钟后遮蔽并多次重复提问:看到了什么?小结人、帐篷、骆驼;人穿长袍、帐篷在沙漠上、骆驼是单峰驼。提问人为什么穿长袍、为什么居住帐篷、人们如何生存、此地在哪里、当地的自然环境如何?归纳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便于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
f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需要居住帐篷。讲述分析一幅图,要观察人们的服饰、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教师出示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联系?探究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讨论13页图6。17的26幅图所反映的当地文化状况,选代表发言。活动完成14页活动1
承转由此可见,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自然环境适宜的地方,就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提问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回答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地区。提问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读图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地形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小结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既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提问这一切都是巧合吗?说明了什么?回答不是,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收集的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
f服饰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