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论《泰坦尼克号》的人性表现
作者:肖跃玲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1期
摘要:100年前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灾难,1503人在这场灾难中永远的离去。时隔85年,詹姆斯卡梅隆将这场海难搬上了银幕,巨大的灾难与旷世的爱情感染和感动了无数的观众。今年是这场灾难发生的第100个年头,世界各地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悼念逝去的生命。作为一个电影人卡梅隆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将这部电影重新搬上大银幕,惊悚的场面、凄美的爱情更加真实地显现在观众的眼前,人性和尊严再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詹姆斯卡梅隆;电影;泰坦尼克号;人性;礼赞
作者简介:肖跃玲(1977),女,土家族,贵州铜仁人,铜仁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欧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2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1023702
1912年发生的这场人类和平时期最大的海难是在看了詹姆斯卡梅隆于1997年拍摄的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后知晓的。泰坦尼克号的庞大、内饰的奢华留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欧洲在二十世纪初期的经济发展着实叫人结舌。影片中最感人的是罗丝和杰克的一见钟情与生死离别。记得当初这部影片上映时,各媒体也主要以这场旷世恋情作为宣传重点,用英俊小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千挑万选出的美女凯特温斯莱特吸引无数观众的眼球。卡梅隆的这部电影用大手笔、大制作的手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观众记住了卡梅隆,记住了《泰坦尼克号》,更记住了发生在船上的那段令所有人唏嘘的至真至纯的爱情绝唱。
十五年过去了,今年时逢泰坦尼克号海难事件一百周年,卡梅隆再次将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搬上了银幕,在世界各地又一次掀起了“泰坦尼克热”。与十五年前不同的是,这次卡梅隆采用的是先进的数字技术,用3D的形式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辉煌与奢华、高贵与卑劣。近年来,3D电影在业界的走势呈一种上升的趋势,观众可以在影院里欣赏到身临其境的电影,体会一种全新的艺术享受,3D电影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追捧。卡梅隆的3D电影技术应该说是很成熟的,中国观众已经在《阿凡达》中领驭了这位大导演的智慧和风采。所以,3D版的《泰坦尼克号》一登陆中国,便迅速抢占了票房的宝座。怀着对3D电影的期盼、对卡梅隆导演的崇拜,更怀着对死难者的哀悼,我们再次走进影院重返《泰坦尼克号》。这次,我们寻找的不是爱情,而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
詹姆斯卡梅隆在文字和光影的转化中,其处理能力是惊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