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但是由于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的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存在一些差异。而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分析了英汉习语文化的差异的主要根源,并提出了在翻译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方法。
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翻译
习语即习惯用语theidiomaticphrases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是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或短句。习语范围很广通常包括成语setphrases、谚语proverbs、格言sayi
gs、俗语colloquialisms、典故allusio
s和俚语sla
gs。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正确理解、确切翻译英汉习语对于我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来说是十分必要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它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例如: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四面环海的英国渔业十分发达,因而,英语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航海的习语,。:adropi
theocea
“沧海一粟”;plai
saili
g“一帆风顺”;allatsea(不知所措)keepo
e’sheadabovewater“奋力图存”;betwee
thedevila
ddeepsea“进退两难”;feelu
derthewater“感觉不适”;Whileitisfi
eweatherme
dyoursail“未雨绸缪“spe
dmo
eylikewater”,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
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业人口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成语与习语很大一部分与农业有关。例如:“挥金如土”“瑞雪兆丰年、”“枯木逢春、”“拔苗助
f长、”“顺藤摸瓜、”“瓜熟蒂落、”“斩草除根、”“解甲归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等等。
另外,就地理位置而言,中国地处亚欧大陆,地域辽阔。由于地域条件的差异,导致英汉两个民族对“东风”与“西风”的理解截然不同。在汉语中“东风”常是褒义词,东风吹后大地回春,万物吐绿,象征着蓬勃生机。而“西风”常是贬义词。“西风凛冽”,象征着荒凉。如“古道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