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奖,会同勘契后才能发兵。又如对练兵也有检查督促职责,加上州刺史品位被一般折冲都尉为高,故习惯上有上下级关系。《新唐书兵志》称:“府兵之道,居无事则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社渐,绝祸乱之萌也。”摘编自《中国古代兵制唐朝兵制》(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原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资治通鉴》卷一九七材料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卷一九八材料3: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东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新唐书》材料4:是时贞观二十二年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人。《资治通鉴》卷一九八请回答:(1)据材料1,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张。(2)从材料1到材料2,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认识有何变化?(3)据材料3,指出唐太宗治理东突厥地区的措施。此外,还采取哪些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4)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影响。
f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分析】明清之际蒙古族此时分漠南蒙古(在今内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在今外蒙古,明时称作鞑靼)和漠西厄鲁特蒙古(明时称作瓦刺,曾长期与明作战,一度俘明英宗,围北京,后与明约和)三大部。厄鲁特蒙古又分为四部,即准噶尔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1680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引准噶尔蒙古军队12000余人越天山南下,攻灭了叶尔羌汗国,控制了新疆。公元1690年康熙帝为制止噶尔丹继续南下出兵相拒,在乌兰布通(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南)大败噶尔丹。1696年又败之于昭莫多,噶尔丹势穷自尽。因此A符合题意;B是在台湾地区;C涉及的三藩包括西南、华南以及东南地区;D是在东北地区。【点评】人物型选择题即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主要考查内容的选择题。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