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芪,又名黄耆,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的功效】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一)、补中益气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二)、固表敛汗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三)、利水消肿1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2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四)、托疮排脓1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2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稀,常与党参、肉桂等同用。此外,黄芪还应用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多发性神经炎、肌无力症等多种疾病。【黄芪的作用】1增强免疫功能
f2对干扰素的作用3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4促进机体代谢5改善心功能6降压作用7保肝作用8调节血糖9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10激素样作用【黄芪的食用方法和功效】1、小便不通。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2、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3、白浊。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每服一钱。4、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每服二钱,一天两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5、老人便秘。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