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不仅可以批评,而且还要更大胆地批评。关键在于批评的方式方法,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进行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珍贵礼物,孩子哪怕一时不理解,长大后也一定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份礼物。比如一位老师是这样批评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的:“像你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你难道不知道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吗”一种春风拂面的批评学生会不接受吗若把“表扬”简单地理解为“鼓励”,只重视正面的赏识激励,而忽视大胆的批评和挫折的训练,这是“赏识教育”的误区。如此就会助长学生的傲慢无理,成为学生容忍错误的挡箭牌。实际上,赏识并不排斥批评,赏识是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弱点和错误。该指正的问题要及时指正,该批评的错误也决不能迁就。但运用批评要讲究艺术,要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为前提,要让学生以感激的心态接受这剂苦口的良药。2、“赏识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人深层的精神需要。赏识是人们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它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在“赏识”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接纳,是宽容,是和谐,是幸福。实施“赏识教育”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根据需求去赏识,赏识要恰到好处。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要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他们会感到赏识是一种下页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浅谈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内容摘要】“赏识教育”是针对现行教育中“抱怨教育”弊端而提出的以信任、理解、尊重、激励、提醒为思维方式的新的教育模式。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尝试运用赏识教育,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其特长,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关键词:赏识教育、班级管理、教育心理学、个体差异素质教育教育是一门艺术。俗话说: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生命)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但现在在我们的教育里却听到不和谐的声音:抱怨教育,它只看重学生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学生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学生”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学生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