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体系建设的探索
教学、实践、实习一体化职业指导体系是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职业指导,提高其就业能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挖掘企业潜在就业能力,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专业对路的人才,以实现高校与实习单位双赢。一、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需要创新高校职业指导体系1随着国家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向选择、自主
择业”的就业模式已经形成,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在多数高校蓬勃开展起来。职业指导工作不仅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培养择业能力,还帮助学生培养从业能力,进一步实现人职匹配,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实现这一目标,阶段性的、短期的职业指导是不能奏效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2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
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剧增,而社会总体需求不足,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难度加大。笔者对高校近两年就业调查表明,大学生就业率低、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符;二是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三是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四是高校缺乏科学化、专业化的职业指导体系。而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科学的职业指导体系是解决前三个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完善
f的职业指导体系一方面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转换能力、创业能力以及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作为高校和社会建立反馈联系的纽带,它对学校调整办学方向,加强学科建设、改革与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职业指导体系成为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二、教学,实践、实习一体化职业指导体系的内容1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构建职业指导体系的主体工程。课堂
教学包括专业课教学和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按教学计划分年级、分阶段、分重点进行,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课堂教学培养专业素质、树立职业意识,并在职业思想、生涯规划、政策信息、心理调适、就业技能等方面进行深入指导。其中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是构建职业指导体系的主渠道。实施过程中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在各个年级开展职业指导:一年级主要侧重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向学生展示专业前景,明确今后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二年级侧重于学生素质教育,通过向学生提供就业市场需求,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r